清末那阵,青州府有条药材街,街尾的“济世堂”是当地最大的药铺,老板叫林敬山。这人实诚,做生意从不缺斤短两,街坊邻里都信他。
入伏那天,天热得像下了火,空气闷得人喘不上气。药铺里没半个客人,林敬山热得汗流浃背,搬了张竹躺椅搁在厅堂当间,摇着蒲扇就眯瞪过去了。不知过了多久,他揉着眼睛醒过来,往门外一瞅,嚯,街对面好像有东西闪着光,金灿灿的晃眼。他凑近了仔细看,那形状、那光泽,不是金元宝还能是啥?
林敬山心里一喜,鞋都没穿好就往街上跑。可跑到跟前,他傻眼了——哪有什么金元宝,地上就一个蔫头耷脑的胡萝卜头,上面还沾着泥。他灰溜溜地走回药铺,嘴里嘀咕:“真是老了,眼睛都不好使了,连胡萝卜和金元宝都分不清。”
展开剩余82%可坐回躺椅上,他又忍不住往街上瞅,那东西怎么看还是金元宝的模样。他耐不住性子,又跑过去看,蹲下来用手摸、用脚踢,还是个硬邦邦的胡萝卜头。就这么来来回回折腾了三四趟,每次都是空欢喜,林敬山正懊恼着呢,街那头走过来个男人。那男人弯腰捡起胡萝卜头,看都没看就揣进怀里,还四处瞄了瞄,确认没人注意,嘴角偷偷往上扬。林敬山纳闷了,赶紧上前搭话。这男人长着方脸,高鼻梁,眼睛亮堂堂的,中等个子,穿件洗得发白的灰布长衫,看着像个读书人,不像是耍滑头的混混。林敬山客客气气地说:“先生留步,我有个事儿想问问您。”那男人挺和善,停下脚步说:“老爷子您说。”林敬山接着问:“冒昧问一句,您刚才捡的那东西……我刚才捡着看是个胡萝卜头,您咋当宝贝收起来了?”男人一听,惊讶地说:“老爷子,您连金元宝都看不上?莫非是家里家底太厚,钱都花不完了?”林敬山心里咯噔一下,赶紧说:“您说那是金元宝?能不能让我瞧瞧?”男人有点不情愿,林敬山又补了句:“您放心,您拿在手里,我就远远看一眼,保证不碰。”男人看林敬山不像坏人,就从怀里掏出个东西。林敬山眯着眼一瞅,那东西金光闪闪,上面还刻着细纹,真是货真价实的金元宝!他心里琢磨:“这人肯定不一般,是个有财运的主,可不能错过了。”当即就把男人请进药铺,泡了上好的龙井,还拿了自己舍不得抽的烟丝,晚上更是拉着人回了家,非要跟人家结拜成兄弟。原来这男人叫苏墨尘,快四十岁了,是山东济宁人。他家祖上代代当官,到了雍正年间,曾祖父受江南一案牵连,丢了官,家道也就中落了。这次他来徐州投奔亲友,没想到亲友早就搬了家,身上的钱也花光了,只能在街头流浪,没成想不仅捡着了金元宝,还遇上了林敬山这么热心的人,当场就答应了结拜。林敬山比苏墨尘大十二岁,自然成了大哥。之后苏墨尘就留在药铺帮忙。他出身书香门第,识文断字,对中药也略懂些,再加上林敬山手把手教,没几个月就成了行家里手。说来也怪,自打苏墨尘来了,“济世堂”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,连周边县城的人都特意来抓药,林敬山心里乐开了花,总跟人说:“我这眼光没差,墨尘就是我的贵人,是他把财运带来了。”一晃两年多过去,有天药铺来了个南阳的客人,聊天时说起苏墨尘的表哥在南阳做茶叶生意,赚了不少钱,还总跟人念叨苏墨尘,一提起就掉眼泪。苏墨尘一听,心里直惦记家,就想回南阳找表哥。林敬山一开始舍不得,但看苏墨尘心意已决,也只好点头同意。他不仅给苏墨尘凑足了盘缠,还让他带了七八篓上好的山楂,说:“这山楂在咱这儿常见,到了南阳说不定是稀罕物,能卖个好价钱。”苏墨尘坐着船从徐州出发,一路南下,半个多月后到了南洋。刚下船准备卸货,跟来的伙计没留神摔了一跤,篓子里的山楂滚了一地。当地人从没见过山楂,围过来指着问:“这是啥果子?卖不卖?”苏墨尘一听有门儿,赶紧点头,还给山楂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“红珠果”。有人问:“多少钱一个?”苏墨尘想都没想,伸出三根手指,意思是三个铜板一个。结果那人误会了,皱着眉说:“三两银子一个?是贵了点,但这果子少见,我买两个尝尝鲜。”说着就扔下六两银子,挑了两个最大的拿走了。其他人一看,也跟着掏钱买,没一会儿一篓山楂就快卖光了。过了没多久,刚才买山楂的人又回来了,说想半价把剩下的山楂全买了。苏墨尘大喜过望,最后以二两银子一个的价格,把所有山楂都卖给了他,一下子就赚了不少钱,有了本钱。找到表哥后,苏墨尘想跟着表哥在南阳开家店。表哥却劝他:“老表,你刚到这儿,对当地的情况还不熟,不如先四处逛逛,熟悉熟悉环境。开店的事儿不急,我帮你留意着。”苏墨尘觉得表哥说得在理,就点头答应了。休息了几天,表哥找了个熟悉当地的伙计给苏墨尘当向导,两人就出门转悠了。这天逛到一个海湾,看见一群人围着个老渔民,凑过去一看,老渔民手里拿着个大龟壳,那龟壳大得能当小孩的澡盆了。苏墨尘心里琢磨:“这玩意儿在咱老家从没见过,要是带回去,肯定是个稀罕宝贝。”不管向导怎么劝,他还是掏了五两银子把龟壳买了下来,还请老渔民帮忙把龟壳运到表哥家,自己则继续跟着向导逛。那龟壳比磨盘还大,在当地也少见,运到表哥家后,街坊邻居都跑来看热闹,消息很快就传开了。当地最有钱的马富翁听说后,当天就找上门,说想把龟壳买下来,还拿出一块透亮的翡翠当定金。苏墨尘回来后,表哥把这事跟他说了。苏墨尘想:“我也不知道这龟壳有啥门道,不如卖给识货的人。”第二天马富翁又来了,直接开出一万两白银,外加一条街的绸庄、茶庄和当铺。这可是天价啊!苏墨尘当场就答应了,一夜之间就成了南洋有名的富豪。可奇怪的是,马富翁一家拿到龟壳后,第二天就没了踪影。苏墨尘心里好奇,想知道这龟壳到底有啥秘密。他找来了马富翁留下的老管家,好酒好菜招待,还说让老管家继续留下来当管家,想从老管家嘴里套点话。老管家一开始啥也不说,过了七天,才慢慢说出了真相。原来这龟壳是千年神龟留下的,壳上有三十六个节点,每个节点里都藏着一颗明珠,珠子有鸽蛋那么大,圆润透亮,功能还不一样——有能避风的“避风珠”,有能防水的“避水珠”,还有能祛毒的“祛毒珠”、能止血的“生肌珠”,每一颗都价值连城。马家几代人都在找这宝贝,没想到让苏墨尘给碰上了。苏墨尘听了,心里又后悔又感叹。表哥劝他:“你别多想了,一下子有了这么多家产,已经够幸运的了,这都是你的福气。”又过了三年,苏墨尘总惦记着义兄林敬山,不知道他身体好不好,药铺生意怎么样。想起当年自己落魄时,林敬山不嫌弃他,还收留他、跟他结拜,就想好好报答林敬山。他找了个常跑徐州的船主,花重金让船主给林敬山送个包裹,里面装满了南洋的珍宝和土特产。他突然想起林敬山爱吃肉包子,又让人装了几篓当地有名的海鲜翡翠包,可当时光顾着高兴,忘了这包子不好保存。船主一路奔波到了徐州,把包裹交给了林敬山。林敬山打开一看,里面全是珠光宝气的首饰和玉器,开心得合不拢嘴。船主又说:“还有几篓海鲜翡翠包,路上搁久了,已经臭了,我看不如扔了吧。”林敬山却不乐意,说:“墨尘特意给我带的,我得看看。”让人把包子抬到药铺,一打开篓子,一股臭味扑面而来,伙计们都捂着鼻子往后退。林敬山却不在乎,拿起一个包子掰开,当场就愣住了——包子里盘着一条十几公分长的大蜈蚣。他又掰开几个,每个包子里都有一条大蜈蚣。林敬山突然乐了,哈哈大笑起来。船主纳闷地问:“老爷子,这都臭了,您咋还笑呢?”林敬山说:“你不知道,今年咱这儿药材市场上,蜈蚣特别缺,这么大的蜈蚣更是难得的好药材,能治不少病,这又是一笔好生意啊!”果不其然,没过多久,这些蜈蚣就被各大药铺抢着买走了,林敬山又发了一笔大财。这事儿后来成了青州府的一段传奇,老辈人总爱讲给小辈听。虽说只是个故事,可里面的道理实在——人走运的时候,好运挡都挡不住,但财运从来都偏爱善良、有眼光、懂感恩的人。所以啊,踏踏实实做人,本本分分做事,老天自有安排,说不定哪天好运就找上你了。
发布于:吉林省九龙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